今年四季度以来,北京的大米价格从1.1元一路走低,有的甚至只有0.88元。作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大米,为何出现如此境况?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仁。
据刘志仁研究员介绍,近期米价走低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我国已连续五年粮食大丰收,近年来稻子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成品粮供给非常充足;其次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,主食多样化使大米的消费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;还有就是今年9月份以来,面对充足的库存,各粮库积极消化陈粮,将库存大米出售,此时又正值新米上市,造成成品米总量供大于求;再就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,今年1至10月份大米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8.8%。目前的米价已跌至临界点,是暂时的,估计在明年上半年也许会有小幅度回升。
在走低的米市价格面前,各方面反映不一。居民们从中得到了实惠。来到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,记者迎面遇到一位用自行车驮着一袋大米向外走的中年男子,他操着带浓重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对记者说:“现在的大米真便宜。”市场里面,有的米商面对微利,一脸无奈;但也有的米商比较乐观,一位穿红上衣的女摊主就说:“米价随行就市,有低的时候,就会有高的时候,没必要为这发愁。”在这个北京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,袋装大米堆积得如小山一般。其中东北某农场用火车运来的大批大米,明知价格较低,却也急于售出,因为他们考虑到能尽快回笼资金比待价而沽更为有利。
刘志仁研究员认为,明年将是我国实施农业战略性调整关键的一年,进行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调整,采取有效措施,努力降低成本,增加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,或许是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效益的出路所在。